《纲要》中指出:“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,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。”
教师抓住幼儿喜欢玩水的特性,创设游戏情境,让他们通过观察、探索,从而激发好奇心,去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。科学活动《小蚂蚁过河》正是针对“沉浮”的经验点来深入研究。
首先,要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
教师以“小蚂蚁过河”的游戏情境贯穿活动,吸引了幼儿参与探索的兴趣,游戏情境的创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,能调动起幼儿参与探索学习的积极性。如词汇“小船”的运用:“你们发现哪些像小船一样能浮在水面上,帮助小蚂蚁过河的?”“原来放的方法不一样,铁盖、贝壳、彩片小船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。”
其次,要注重材料的投放
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中能充分考虑活动中幼儿的观察,精心准备鱼缸(水箱)作为活动情境中的“小河”,让幼儿直观清楚地观察到铁盒盖、贝壳和彩片在水中的沉浮现象;同时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,将探索的材料分组摆放在各自的操作区,两两合作使用材料。并且老师在水箱的两边贴上小草和苹果树,增加游戏情景性和趣味性,幼儿在让小蚂蚁过河的过程中,时时刻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。
再次,要善于观察启发
教师要灵活驾驭课堂,并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。对于特殊材料,如彩片在实验中出现的分歧,有的孩子说是沉,有的孩子说是浮,老师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。例如,可以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,启发幼儿思考:“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,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?”通过现场实验操作展示,幼儿知道由于摆放的方式不同,结果也是不同的,让他们知道,沉浮没有绝对的定义!
小4班 费娜